纲鉴易知录 | 周纪
开元四千七百十八年
纲鉴易知录
周纪
(距今时间:约3066年 — 2269年)
武王
纲 己卯,周武王十有三年,冬一月癸巳,周王发帅师会诸侯伐商,告于皇天后土、所过名山大川。
纪 王闻纣暴虐滋甚,杀王子比干,囚箕子,微子抱其祭器奔周,于是遍告诸侯曰:“殷有重罪,不可以不伐!”遂东伐纣。
纲 春正月,周王大会诸侯于孟津,誓师伐商。二月癸亥,周王陈师于商郊。甲子,商受帅其旅会战于牧野。
纲 商师溃,受反奔鹿台自燔死。王即位,国号周,复商旧政。
纪 纣闻武王来,亦发兵七十万人拒武王。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,以大卒驰纣师。纣师虽众,皆无战心,倒兵以战,以开武王。武王驰之,纣兵皆崩畔。纣反走,登鹿台之上,衣珠玉,自燔而死。武王斩妲己。于是封比干之墓,表商容之闾,发钜桥之粟,散鹿台之财,归顷宫之女。殷人咸喜曰:“王之于仁人也,死者封其墓,况于生者乎?王之于贤人也,亡者表其闾,况于在者乎?王之于财也,聚者散之,况于复籍乎?王之于色也,在者归其父母,况于复征乎?”
纲 封纣子武庚为殷侯,使管叔、蔡叔、霍叔监殷。
纲 夏四月,王来自商,诸侯受命于周。
纪 诸侯尊王为天子,王始改正朔,以建子月为岁首,改祀曰年。色尚赤,服以冕。
归马华山之阳,放牛桃林之野,倒载干戈,包之虎皮,车甲衅而藏之府库,示天下不复用。
纲 大封建诸侯于天下。
纪 王追思元圣,封神农之后于焦,黄帝之后于祝,帝尧之后于蓟,帝舜之后于陈,大禹之后于杞。于是封功臣谋士,而师尚父为首,封于营丘,曰齐;封周公于曲阜,曰鲁;召公奭于北燕;毕公高于毕;叔鲜于管;叔度于蔡;叔振铎于曹;叔武于郕;叔虔于霍;康叔封于卫。兄弟之国十有五人,同姓者四十余人。班赐宗彝,分殷之器物于诸侯。
纲 祀于周庙,追王太王、王季、文王,因定谥法。
纪 祀于太庙,始定祀先之礼。讳名立谥,贱不诔贵,幼不诔长,惟天子称天以诔之,诸侯不得相诔。追王古公亶父曰太王,季历曰王季,文考曰文王。
纲 柴于上帝,望于山川,大告武成。
纲 王受丹书之戒,为铭以自警。
纪 王践阼三月,召士大夫而问焉,曰:“恶有藏之约,行之博,万世可以为子孙恒者乎?”师尚父对曰:“在《丹书》,有之曰:‘敬胜怠者吉,怠胜敬者灭,义胜欲者从,欲胜义者凶。’凡事不强则枉,弗敬则不正;枉者灭废,敬者万世。藏之约,行之博,可以为子孙恒者,此言之谓也。”王闻书之言,惕然恐惧,退而为戒,书于席之四端及几、鉴、盥盘、楹、杖、带、履屦、觞豆、户牖、剑、弓、矛,各为铭焉。
纲 王访道于箕子,箕子陈《洪范》。
纪 王克殷,释箕子之囚,访问以天道,箕子以《洪范》陈之,乃封于朝鲜而不臣。
纲 殷故臣伯夷、叔齐去周,隐于首阳山,不食而死。
纪 伯夷、叔齐,孤竹君之二子也。父欲立叔齐;及父卒,叔齐逊伯夷。伯夷曰:“父命也。”遂逃去。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,国人立其中子。及武王伐纣,夷、齐乃相与叩马陈君臣以谏。左右欲兵之,太公曰:“此义人也!”扶而去之。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,而夷、齐耻之,隐于首阳山,义不食周粟,采薇而食之。及饿且死,作歌曰:“登彼西山兮,采其薇矣,以暴易暴兮,不知其非矣。神农、虞、夏忽焉没兮,我安适归矣?吁嗟徂兮,命之衰矣!”遂饿死于首阳山。
纲 立彻法。
纲 迁都于镐。
纲 建学养老。作《大武》乐。
纲 肃慎氏来贡。
纪 时九夷、八蛮,各以方物来贡。肃慎氏贡楛矢、石砮,其长尺有咫。王欲昭令德之致远,铭其括曰“肃慎氏之贡矢”。
纲 庚辰,十有四年,西旅献獒,召公奭作书戒王。
纪 西旅底贡厥獒,召公以獒非常贡,易启人主异好,不可以示诸侯,乃作书名曰《旅獒》,用训于王。
纲 王有疾,周公旦祝告三后,求以身代王。
纪 武王有疾,周公以王室未安,殷民未服,根本易摇,故请命太王、王季、文王,欲以身代王死。史录其册祝之文,藏于金縢之匮。王翼日乃瘳。
纲 辛巳,十有五年,春,巡狩方岳,祀百神,朝诸侯。
纲 壬午,十有六年,夏,箕子来朝。
纪 箕子朝周,过故殷墟,伤宫室毁圮,禾黍生焉,欲哭不可,欲泣则为近妇人,故作《麦秀之歌》曰:“麦秀渐渐兮,禾黍油油兮,彼狡童兮,不与我好兮!”殷之遗民闻之,莫不流涕。
纲 乙酉,十有九年,冬十有二月,王崩,世子诵践位。周公旦位冢宰,正百工。
成王
纲 丙戌,周成王元年,周公旦相王,践阼而治。
纪 成王幼,不能涖阼,周公摄政,践阼而治,南面负扆,以朝诸侯。
抗世子法于伯禽,欲令成王之知父子、君臣、长幼之道也。成王有过,则挞伯禽,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。
纲 周公旦作诰以告召公奭。
纪 时召公为三公,自陕以西召公主之,自陕以东周公主之。成王既幼,周公摄政,当国。召公疑之,周公作《君奭》,于是召公乃说。
纲 夏六月,葬武王于毕。
纲 王冠。
纪 既葬武王,冠成王,而朝于祖以见诸侯。周公命祝雍作颂,曰:“祝王辞达而已,勿多也。”祝雍辞曰:“使王近于民,远于佞,啬于时,惠于财,亲贤而任能。”其颂曰:“令月吉日,王始加元服,去王幼志服衮职。钦若昊天,六合是式,率尔祖考,永永无极!”
纲 命周公元子伯禽代就封于鲁。
纪 伯禽就封于鲁,周公谓伯禽曰:“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今王之叔父,吾于天下不贱矣。然我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子之鲁,慎无以国骄人!”
纲 管叔及蔡叔、霍叔流言,周公居东。
纪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:“公将不利于孺子!”王疑周公,周公乃避位居东,取《易》之三百八十四爻,各系以辞。
纲 丁亥,二年,王听政。周公居东,罪人斯得。
纲 戊子,三年,周公居东,作诗以贻王,名之曰《鸱鸮》。
纲 秋,大雷风。王迎周公于东,出郊,雨,反风。
纪 秋,大熟,未获,天大雷电以风,禾尽偃,大木斯拔。王大恐,与大夫尽弁,以启金縢之匮,见周公请代武王之事,执书以泣。乃出郊迎周公,天乃雨,反风,禾尽起,岁则大熟。
纲 管叔及蔡叔、霍叔与武庚叛,奄、淮夷、徐戎皆叛。
纪 成王既迎周公归,三叔惧,遂与武庚及淮夷等叛。
纲 命周公东征,周公作《大诰》于天下。
纲 鲁侯伯禽帅师伐淮夷、徐戎。
纲 讨武庚诛之,封微子启于宋,以绍殷后。
纲 致辟管叔于商,囚蔡叔于郭邻,降霍叔于庶人。遂定奄及淮夷,东土以宁。
纲 周公东征凯还,作诗以劳士卒。
纪 己丑,四年,王免丧,朝先王庙,延访于群臣。
周公归政于王,王中立听政,而四圣维之。周公常立于前,导天子以道;太公常立于左,辅天子之意;召公常立于右,拂天子之过;史佚常立于后,承天子之遗忘:是以虑无失计而举无过事。
纲 辛卯,六年,董正百官,制礼乐。
纪 周公相成王,六卿制礼、作乐、颁量,天下大治。
纲 越裳氏来朝。
纪 交趾南有越裳氏,重三译而来献白雉。周公曰:“德泽不加,君子不飨其贽。政令不施,君子不臣其人。”译曰:“吾国之黄耇曰:‘天无烈风淫雨,海不扬波,三年矣,意中国有圣人乎?’于是来朝。”周公致荐于宗庙。使者迷其归路,周公锡以軿车五乘,皆为指南之制,使者载之,由扶南、林邑海际,期年而至其国,故指南车常为先导,示服远人以正四方。
纲 壬辰,七年,春二月,王命太保召公相宅。三月,周公至洛,兴工营筑。王至新邑,命周公留后治洛。
纪 初,武王作邑于镐京,谓之宗周,是为西都。将营成周,居于洛邑,而未果。至是王欲如武王之志,定鼎于郏鄏,卜曰:“传世三十,历年七百。”二月,使召公先相宅。三月,周公至洛,兴工营筑,谓之王城,是为东都。曰:“此天下之中,四方入贡道里均也。”周公又营成周。王至洛邑,迁殷顽民于成周,留周公治洛,王复还归西都。
纲 设南郊,建明堂,立大社。
纲 癸巳,八年,周公分正东都。
纲 王命蔡仲复封之蔡。
纪 蔡仲,蔡叔之子也。叔没,周公以仲贤,命诸成王,复封之蔡。
纲 甲午,九年,封弟叔虞为唐侯。
纪 王与叔虞戏,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:“以此封若。”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。王曰:“吾与之戏耳。”史佚曰:“天子无戏言,言则史书之,礼成之,乐歌之。”于是遂封叔虞于唐,故曰唐叔虞。
纲 丙申,十有一年,周公在丰,作《无逸》以戒王。
纲 周公薨于丰,葬周文公于毕。
纪 周公在丰,病将殁,曰:“必葬我成周,以明吾不敢离王。”周公既卒,成王亦让,葬周公于毕,从文王,以明其不敢臣周公也。
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,赐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。是以季夏六月,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,以文王为所出之帝,而周公配之。
纲 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。
纪 周公既没,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。
纲 丁酉,十有二年,巡狩,朝诸侯于方岳,因行黜陟之典。
纲 戊戌,十有三年,作九府圜法。
纪 初,唐、虞、夏、商之世,币金有三品,至是太公望乃立九府圜法。钱圆函方,轻重以铢,通九府之用。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,长四丈为匹。
纲 壬戌,三十有七年,夏四月,王命太保奭及群臣受顾命。
纲 王崩,太子钊即位。
康王
纲 癸亥,周康王元年,遍告诸侯朝于酆宫。
纪 诸侯来朝,王作《康诰》遍告之,宣示文、武之功业,乃朝见诸侯于酆宫,由是诸侯率服。
纲 甲戌,十有二年,夏六月,命毕公保厘东郊。
纲 戊子,二十有六年,太保召公奭薨。
纪 初,召公治西方,甚得民和。有司请召民,召公曰:“不劳一身而劳百姓,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也。”乃巡行乡邑,听断于棠树之下。至是卒,人思其政,不忍伐棠树,作《甘棠》之诗歌咏之。
纲 王崩,子瑕践位。
纪 成、康之际,天下安宁,刑错四十年不用。
昭王
纲 己丑,周昭王元年。
纲 壬寅,十有四年,鲁侯弟㵒,弑其君幽公而自立。
纲 己卯,五十有一年,有光五色贯紫微。井水溢。王巡狩至汉,崩,子满践位。
纪 时周道渐衰,王南巡狩,反济汉,汉滨之人以胶船进王,至中流胶液船解,王及祭公皆溺死。
穆王
纲 庚辰,周穆王元年。
纲 壬午,三年,命君牙为大司徒,伯冏为太仆正。
纲 丙申,十有七年,王西征。徐戎作乱,王归征徐戎,克之。
纪 有造父者,以善御幸于王,得八骏马,西巡狩,乐而忘反。
徐子,嬴姓,地方五百里。行仁义,得朱弓矢,自以为天瑞,乃称偃王,四方诸侯朝于徐者三十六国。王闻徐子僭号,造父为御,长驱而归以救乱。与楚连谋伐徐。徐子不忍斗其民,北走彭城,百姓随之以万数。徐子将死曰:“吾赖于文德,而不明武备,故至此!”王乃以赵城封造父,其族由此为赵氏。
纲 甲寅,三十有五年,征犬戎。
纪 王将征犬戎;祭公谋父谏曰:“不可!先王耀德不观兵。夫兵,戢而时动,动则威;观则玩,玩则无震。是故,先王之制:邦内甸服,邦外侯服,侯卫宾服,蛮夷要服,戎翟荒服。甸服者祭,侯服者祀,宾服者享,要服者贡,荒服者王。日祭,月祀,时享,岁贡,终王。先王之训也,不祭、不祀、不享、不贡、不王,于是乎有刑罚之辟,有攻伐之兵,有征讨之备,有威让之令,有文告之辞;布令、陈辞而又不至,则又增修于德,无勤民于远。是以近无不听,远无不服。今犬戎氏以其职来王,而必以不享征之,且观之兵,其无乃废先王之训,而王几顿乎?”王不听,遂征之,得四白狼、四白鹿以归。自是荒服者不至。
纲 己巳,五十年,作《吕刑》诰四方。
纲 甲戌,五十有五年,王崩于祗宫,子繄扈践位。
纪 初,穆王欲肆其心,周行天下,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。祭公谋父作《祈招》之诗以止王心,其诗曰:“祈招之愔愔,式昭德音,思我王度,式如玉,式如金。形民之力,而无醉饱之心!”王以是获没于祗宫。
共王
纲 乙亥,周共王元年。
纲 丁丑,三年,王游于泾上。
纪 王游于泾上,密康公从,有三女奔之。其母曰:“必致之于王。夫兽三为群,人三为众,女三为粲。粲,美物也,汝何德以堪之?王犹不堪,况尔小丑乎!小丑备物,终必亡!”康公私而不献。一年,王灭密。
纲 丙戌,十有二年,王崩,子囏践位。
懿王
纲 丁亥,周懿王元年,徙都于槐里。
纲 戊子,二年,王室衰微,诗人作刺。
纲 辛亥,二十有五年,王崩,共王之弟辟方立。
孝王
纲 壬子,周孝王元年。
纲 甲子,十有三年,封非子为附庸,邑之秦。
纪 恶来革之后有非子者,好马,善养息之。王命主马汧、渭之间,马大蕃息。王封为附庸之君,邑于秦,使续伯翳后。
纲 大雨雹,牛马死,江、汉冰。
纲 丙寅,十有五年,王崩,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。
夷王
纲 丁卯,周夷王元年,天子始下堂见诸侯,觐礼废。
纲 己巳,三年,命虢公伐太原之戎。
纪 时荒服不至,命虢公帅六师以伐太原之戎,至俞泉,获马千匹。
纲 甲戌,八年,楚子熊渠伐庸、扬粤,至于鄂。
纲 壬午,十有六年,王崩,子胡践位。
纲 杀齐侯不辰,立其弟静。王暴虐,诗人作刺。
厉王
纲 癸未,周厉王元年,楚子自去其僭号。
纲 癸巳,十有一年,淮夷入寇,命虢仲帅师征之。
纲 辛丑,十有九年,齐公子山弑其君胡公而自立。
纲 齐侯徙治临淄。
纲 壬子,三十年,以荣夷公为卿士。
纪 王好利,近荣夷公,大夫芮良夫谏曰:“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。夫利,百物之所生也,天地之所载也,而或专之,其害多矣。夫王人者,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,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,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。今独专利,其可乎?匹夫专利,犹谓之盗,王而行之,其归鲜矣。荣公若用,周必败!”王不听,卒以荣公为卿士,诸侯不享。
纲 乙卯,三十有三年,使人监谤,杀言者。
纪 厉王虐,国人谤王。召公告曰:“民不堪命矣!”王怒,得卫巫,使监谤者;以告,则杀之。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王喜,告召公曰:“吾能弭谤矣。”召公曰:“是障之也!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川壅而溃,伤人必多,民亦如之。是故,为川者决之使导,为民者宣之使言。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,成而行之,胡可壅也?若壅其口,其与能几何!”王弗听,于是国人莫敢出言。
纲 丙辰,三十有四年,召公作诗讽王。
纲 凡伯作诗,切责僚友,因以讽王。
纲 丁巳,三十有五年,王暴虐滋甚,芮伯作诗刺之。
纲 国人作诗刺王。
纲 己未,三十有七年,国人叛,王出居彘。太子靖匿于召公家。
纪 王心戾虐,万民弗忍,乃相与叛,袭王;王出奔于彘。太子靖匿于召公之家,国人乃围之。召公曰:“昔吾骤谏王,王不从,以及此难也。今杀王太子,王其以我为雠而怼怒乎?夫事君者,险而不怼,怨而不怒,况事王乎!”乃以其子代王太子,太子竟得脱。
纲 庚申,三十有八年,春,王在彘,召公、周公行政,号共和。
纪 召公、周公二相,以太子靖幼,相与和协,共理国事,号曰“共和”。
纲 癸酉,五十有一年,王死于彘。周公、召公奉太子靖即位。
宣王
纲 甲戌,周宣王元年,周公、召公辅政。
纪 周公、召公辅王修政,法文、武、成、康之遗风,任申伯、仲山甫、张仲,诸侯复宗周。
纲 命秦仲为大夫,讨西戎。
纲 命尹吉甫帅师北伐玁狁。
纲 乙亥,二年,旱。
纲 命方叔将兵南征荆蛮。
纲 遣召穆公虎帅师伐淮南之夷。
纲 王自将亲征淮北徐夷。
纲 己卯,六年,大旱,王侧身修行。
纪 宣王承厉王之烈,内有拨乱之志,遇灾而惧,侧身修行,欲消去之。天下喜于王化复行,百姓见忧,故仍叔作诗以美之。
纲 乙酉,十有二年,鲁侯来朝,以其二子括、戏见王,王命戏为鲁世子。
纲 王不藉千亩。
纪 王不藉千亩。虢文公谏曰:“夫民之大事在农,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,民之蕃庶于是乎生,事之共给于是乎在,和协辑睦于是乎兴,财用蕃殖于是乎始,敦庬纯固于是乎成。是故,稷为大官,惟农是务,无有求利于其官以干农功。三时务农,而一时讲武,故征则有威,守则有财。若是则能媚于神而和于民,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。今天子欲修先王之绪而弃其大功,匮神乏祀而困民之财,将何以求福用民?”王弗听。
纲 乙未,二十有二年,王后姜氏脱簪珥谏王,王勤政中兴。
纪 王尝晏起,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,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:“妾不才,至使君王乐色而忘德,失礼而晏朝。夫苟乐色必好奢,好奢必穷乐。穷乐者,乱之所兴也,原乱之兴自婢子始,敢请罪!”王曰:“寡人不德,实自生过,非夫人之罪也。”自是勤于政事,早朝晏罢,卒成中兴之名。
纲 癸卯,三十年,有马化为人。
纪 时有马化为人,有兔舞于镐京。
纲 壬子,三十有九年,伐姜戎,战于千亩,王师败绩。
纲 癸丑,四十年,料民于太原。
纪 王既丧南国之师,乃料民于太原。仲山甫谏曰:“民不可料也!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,司民协孤终,司商协民姓,司徒协旅,司寇协奸,牧协职,工协革,场协入,廪协出。是则少多死生出入往来者,皆可知也。于是又审之以事,王治农于藉,蒐于农隙,耨获亦于藉,狝于既烝,狩于毕时。是皆习民数者也,又何料焉?且无故而料民,天所恶也,害于政而妨于后嗣!”王弗听。
纲 丙辰,四十有三年,杀大夫杜伯;左儒争,死之。
纪 王将杀杜伯而非其罪,伯之友左儒争之于王,九复之而王不许。王曰:“汝别君而异友也。”儒曰:“君道友逆,则顺君以诛友;友道君逆,则顺友以违君。”王怒曰:“易而言则生,不易则死!”儒曰:“士不枉义以从死,不易言以求生。臣能明君之过,以正杜伯之无罪。”王杀杜伯,左儒死之。
纲 己未,四十有六年,王崩,太子涅立。
幽王
纲 庚申,周幽王元年。
纲 壬戌,三年,王嬖宠褒氏。
纪 初,褒人有罪,请入女子于王以赎罪,是为褒姒。幽王三年,之后宫,见而爱之,生子伯服。
纲 西周三川皆震。泾、渭、洛竭,岐山崩。
纪 西周泾、渭、洛三川皆震。伯阳父曰:“周将亡矣!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,若过其序,民乱之也。阳伏而不能出,阴迫而不能烝,于是有地震。今三川实震,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。阳失而在阴,川源必塞。源塞,国必亡。夫水土演而民用足也;土无所演,民乏财用,不亡何待!昔伊、洛竭而夏亡,河竭而商亡。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,其川源又塞,塞必竭。夫国必依山川;山崩、川竭,亡之征也。川竭山必崩,若国亡,不过十年,数之纪也。夫天之所弃,不过其纪。”是岁也,三川皆竭,岐山崩。十一年幽王乃灭,周乃东迁。
纲 癸亥,四年,卫侯和作诗悔过,因以讽王。
纲 群臣作诗刺谗,因以讽王。
纲 诗人伤时之乱,征役不息,作诗以刺时政。
纲 乙丑,六年,冬十月朔,日有食之。
纲 丙寅,七年,用尹氏,家父作诗刺之。
纲 丁卯,八年,以郑伯友为司徒。
纲 戊辰,九年,夏六月,陨霜。
纲 王废申后及太子宜臼,以褒姒为后,其子伯服为太子。宜臼奔申。
纪 王废申后及太子宜臼,宜臼奔申。太史伯阳曰:“祸成矣,无可奈何!”
褒姒不好笑。王欲其笑,万方,故不笑。王与诸侯约,有寇至举烽火为信,则举兵来援。王欲褒姒笑,乃无故举火,诸侯至而无寇,褒姒大笑。褒姒好闻裂缯声,王发缯裂之以适其意。虢石父为人佞,善谀,好利,王以为卿,用事,国人皆怨。
纲 庚午,十有一年,伐申。申侯与犬戎入寇,戎弑王于骊山下,郑伯友死之。晋、卫、秦以兵来援,平戎,与郑世子掘突,共立故太子宜臼。
纪 王欲杀故太子宜臼,求之于申。申侯弗予,王伐之。申侯与鄫人召西夷犬戎伐王。王举烽火征兵,兵莫至;犬戎遂杀王于骊山下,虏褒姒,并杀郑桓公,尽取周宝赂而去。晋文侯、卫武公、秦襄公将兵救周,平戎,与郑世子掘突即申国共立故太子宜臼,是为平王,而西周遂亡。